党员教育工作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作和长期任务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加强党的建设,首要任务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,关键是教育管理好党员干部。坚持在实践中探索,在探索中思考,从“微”处入手,以“新”字着力,不断丰富教育载体,创新教育形式,切实增强党员教育的针对性、有效性。
突出党性培养,增强党员教育的穿透力。“欲事立,须是心立”。改造党员主观世界、增强党员党性观念,是统一党员认识、保持党内思想纯洁的根本举措,也是教育培训党员的第一任务。要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教育培训工作始终,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,毫不放松加强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,持之以恒加强道德教育、宗旨教育、法制教育和廉政教育,教育引导党员筑牢信仰之基、补足精神之钙、把稳理想之舵,解决好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这个“总开关”问题。通过“三会一课”、党内组织生活强化经常性教育,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,以解决问题、发挥作用为基本目标,充分调动党支部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。党员领导干部和基层党组织负责同志要围绕党员普遍关注的热点、难点、疑点问题,通过定期讲党课的形式解疑释惑,切实将党性教育融入日常、抓在经常。
创新方式载体,增强党员教育的吸引力。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”党员教育工作要取得实效,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思路,改进工作方式。要推动党员教育内容创新,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村地域特色,深化以马背流动党校为“输转线”,“网上教育”为“直通车”,牧区党员驿站为“枢纽站”,党员中心户为“承接点”,牧民群众为“服务端”,党员学习红书包为“随身配”,喝茶日记为“工作法”的“牧情流水线”党员教育管理模式,积极探索“互联网+党员教育”教学模式,打造集微信、QQ群等多媒体融合的党员教育平台,实现党员教育不间断、无遗漏,推动党员教育由“纸质学”向“指尖学”转变。
健全制度机制,增强党员教育的推动力。制度机制是管根本、管长远,党员教育培训的规范有序发展必须用制度作保障、以机制来支撑。要健全责任落实机制,建立健全党员教育联席会议制度,加强对党员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具体指导。将党员教育工作作为一项“硬指标”,纳入党委(党组)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内容,以抓“一把手”推动“一把手”抓,层层抓好落实。强化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责任,抓好党员教育工作的研究谋划、组织实施和督促指导。强化基层党组织的主体责任,通过项目化推进、台账式管理、全过程监督,将工作职责具体化,确保计划一项、实施一项、见效一项。要落实学时档案制度,认真落实党员集中学习培训时间的规定,建立党员集中教育培训登记考勤、效果检测等制度,健全党员教育培训档案,落实“一人一档、一支部一卡、半年一汇总、一年一报告”措施。